像耶穌那樣講道
作者: 華理克(Rick Warren)
譯者: 陳瑞齡
從來沒有人像耶穌那樣講道─生動與感人;何不學耶穌一樣講道?
耶穌的講道非常吸引群眾,聖經許多章節都記載了人們如何正面回應耶穌的講道與教導。
馬太福音七28,群眾對祂的道理感到驚訝!
馬太福音二十二33,群眾的印象非常深刻。
馬可福音十一18,人們對耶穌的教導心裡十分熱切。
馬可福音十二37,大家喜歡聽耶穌的道理。
群眾從來沒有聽過誰講話像耶穌那樣,他們對耶穌所講的道,非常震撼。
為了像耶穌一樣贏得未信者的心,我們傳揚真理的方式也必須像耶穌一樣。我相信耶穌是我們講道時的最好榜樣!不幸的是,有些神學院所開的講道學過於看重亞里斯多得與希臘的修辭學方法,而非耶穌的方式。
約翰福音十二49說:「我沒有憑自己講,惟有差我來的父,已經給我命令,叫我說什麼、講什麼。」請注意,無論是內容,或是講道的方式都是從父那裡來的。這一點極其重要,我們往往輕看了耶穌講道的方式。
耶穌的講道─不只是內容,有太多可以讓我們學習的地方了。下面我將提出耶穌講道的三個特點。
1. 耶穌從人的需要、傷害與興趣開始
通常耶穌的教導是以回應某一個人的問題開始。他抓到人的問題核心,他的講道可以直接應用在問題上,一針見血。
耶穌第一次講道是他唸出以賽亞書、談到他的使命時:「主的靈在我身上,因為他用膏膏我,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,差遣我報告被擄的得釋放,瞎眼的得看見,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,報告神悅納人的禧年。」(路加四18-19)
值得注意的是,耶穌強調滿足人的需要,以及對人傷害的醫治。耶穌有信息與人分享,人們也樂意聽聞他的好消息。對於生命,祂有實際助益的信息;祂的真理叫人得以自由,並為人帶來各樣的福份。
對失喪的人而言,我們基本的信息必須是好消息。如果不是好消息,那就不是福音。在分享上,我們必須以好消息與信息同時並進。福音是有關上帝為我所做的,
以及我們在基督裡的改變。建立一個與基督的個人關係,將是人所有問題的最深解答。福音提供失喪的人所欲找尋的:赦免、自由、安全感、目的、愛、接納與力
量;它解決了我們的過去,保證我們的未來,並給今天一個新的意義─我們所擁有的是世界上最美妙的信息。
群眾總會擁抱好消息的。今天,尤其在911事件以後,世界充滿了一堆壞消息,人們尋找盼望、幫助與鼓勵。耶穌瞭解他們,這也是為什麼耶穌對他們的心意如此體貼─祂知道他們受到傷害與無助,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。
如果以人們的需求開始,你的講道一定會馬上吸引人們的注意。事實上,大多數人似乎都瞭解這個引人注意的方法─除了牧師以外。
聰明的老師知道從學生的興趣出發,再按部就班地引他們到學業上。有效率的推銷員知道,必須從顧客身上出發,而非從產品開始。聰明的管理者知道,必須從部屬的抱怨開始,而非從自己的理念出發。你從人群開始,再帶領他們前往你希望他們去的地方。
人的腦幹上有一個篩選機制,它將人所看到的、聽到的,以及所聞到的訊息分級,然後過濾掉不重要的,僅把一小部份重要的訊息傳給大腦。如果不是這個篩選機制,人們將分分秒秒神經兮兮的,對所有的訊息做出無謂的反應,最後導致發瘋!這個篩選機制決定你該注意什麼。
好了,現在你又該如何引起人們的注意?有三種訊息會通過你的篩選機制來到你的大腦:一、對你有價值的事物;二、特別事物;三、威脅你的事物。這分析對牧師講道與教導有重大啟示。如果你想吸引人們注意,你的信息也必須跟以上三者息息相關。
當然你也可以在你的信息上,放進威脅的元素,但我相信,向人們顯示價值是最符合基督的教導。耶穌的教導讓人們瞭解祂所談論的價值,祂並沒有使用威脅、恐嚇的方式,脅迫不信的人來相信祂。事實上,祂只對那些「宗教人士」說重話─祂安慰那些受苦之人,讓放縱之人嚐到苦頭。
牧師被呼召來傳揚真理,因此我們誤以為未信者的內心都渴慕真理。錯了!今日未信者大多對真理興趣缺缺。事實上,調查顯示,大多數美國人都拒絕絕對的真理。
而這正是我們社會問題的根源:人們並不重視真理,他們所重視的是相對的容忍,而非絕對的真理。人們抱怨犯罪、吸毒、家庭破碎,以及我們文化上的諸多問題,但他們不知道,問題的真正癥結在於他們拒絕了真理!
道德相對論是我們社會病了的主因,但如果我們認為傳講真理會讓未信者湧入教會,那就大錯特錯了。
事實是,傳揚真理的人常得不到人們的注意,於是有些牧師乾脆直來直往,「專講」真理,但可知這並非解決之道─我們應該靈巧像蛇,溫馴像鴿子。
雖然多數未信者並不渴慕真理,但他們會尋求慰藉;我們可以從這裡來啟動他們對真理的興趣。我注意到,如果我所談的真理帶給人們安慰,或是解決了他們的問題,這些未信者都會非常感動與感恩!分享符合人們需求的聖經真理往往會引起人們對真理的興趣來。
耶穌明白這個道理,你看,來到耶穌面前的人很少是來追求真理的,他們來尋求慰藉!因此,耶穌滿足他們的需求─無論是長大痲瘋的、瞎眼或駝背的。當他們的需求得到解決之後,他們反過來想知道有關於耶穌這個人的真理,因為祂幫助他們解決了他們所不能解決的問題。
以弗所書四章29節說:「只要隨事說造就人的好話,叫聽見的人得益處。」請注意,我們的聽眾決定我們講道的內容(這並不是說,為了聽眾的需求而妥協我們
所傳講的)。聽眾的需求決定我們的信息,我們只說造就人的好話。如果這是上帝對我們彼此日常對話的旨意,我相信祂對我們的講道心意,也必然如此。
不幸的,許多牧師完全根據自己的意念來鋪陳他的講章,而不是根據聽眾的需求。
講道學之所以困難的一個原因是:牧師問錯了問題!與其問:這個星期我該講什麼樣的道?毋寧問:這個星期我在對誰講道?只要考慮聽眾的需求便可以決定你的講章了!
既然上帝預先知道誰會到教會來聽你講道,祂怎麼會把一篇不搭調的信息給你傳講呢?祂會預備一篇跟會眾毫無相干的講道嗎?我相信,人們的需要是講道的關鍵,上帝會透過需要把相關信息交代給你。
群眾不會決定你所說的是否為真理,真理不是附帶的,然而你的會眾卻決定了你說明真理的方式。對信徒而言,的確有些真理比其他的還要來得急迫與重要。
如果你出了車禍,躺在急診室裡,這時醫生進來,跟你講醫院的希臘字演變,或是大談X光診斷的原理,你做何感想?他對你所說的都是真理,但對你目前的情況毫無意義,因為這些知識並不能減輕你的痛苦,不能解決你的問題。你要醫生從你的痛處開始診治。
你的會眾也決定了你信息的開場白。如果你的會眾是非基督徒,而你卻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在解釋經文的歷史背景,相信他們必定挨不到你談個人應用的法則。當你對非基督徒講道時,你必須把平常講章的最後部分作為你的開場白。
今天,當提到講道是以會眾的需要作為核心時,往往遭受某些人士譏為「降低福音標準」。我想藉此作出一個清楚的表達:信息要從人的需要開始,並非始於現代的市場學,它正是耶穌講道的方式!
這是神學的原則,上帝選擇根據人的需求來啟示他自己;新舊約中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。
甚至上帝的名字也都反映上帝滿足人需求的啟示。每一次,當人們詢問上帝說:「主啊,你的名字是什麼?」上帝的回答總是圍繞著人們當時的需求:
●對那些需要神蹟者,上帝回答說祂是「耶和華以勒」(我是你的供應者)。
●對那些需要安慰者,上帝回答說祂是「耶和華沙龍」(我是你的平安)。
●對那些需要救恩者,上帝回答說祂是「耶和華旌旗」(我是你的正義)。
例子還很多,上帝總是滿足我們的需求。信息從人們需求講起,是最符合聖經的方式。
改變生命的講道勢必將上帝的話語與人們的需求結合,以作成講道應用部分。若沒有加上這一個生命應用部分,整篇道將失去它的意義。
2. 耶穌把真理與生命結合
我愛耶穌那實際與簡潔的講道,是如此淺顯、有意義與容易應用。祂的目標是應用,因為祂的目的乃是改變人,而非僅僅教訓人。
讓我們談談登山寶訓:
●一開始耶穌分享八種真正的快樂。
●然後祂談到要過一個典範的生活,控制憤怒、改善關係,並講論姦淫與離婚。
●其次祂談論守約與以善報惡的態度。
●再來,祂談著其他實際的生命課題,如動機純正的奉獻、如何禱告、如何積財寶在天,以及如何克服憂慮。
●這裡,祂告訴我們不要論斷別人、禱告要恆切,並警告我們假教師。
●最後,祂用一個簡單的故事作為總結:行出祂所講的道理。
這是我們今天教會裡所需要的講道;它可以改變生命。宣揚是不夠的,基督才是答案─我們必須告訴非基督徒,基督是一切的終極答案。單單講述生命必須改變,而沒有提供步驟的証道,只是徒增會眾的內疚與挫折。
許多今天的講道我認為十分糟糕,通篇講章中基本上只是在定這個社會的罪行,與論斷世界周遭的人,像一份診斷書,卻缺少藥單。它只有讓基督徒感到一份優越感,但什麼也不能改變。它們不願點一盞蠟燭,卻寧可詛咒黑暗。
當我看醫生時,我並不要他只是告訴我哪裡出了問題,我要他告訴我採取什麼步驟可以醫治我。今天會眾需要的証道不是「教條式」,而是「如何式」,只有講述而沒有應用的講章會令人沮喪。
有些牧者批評生命應用的講章是粗淺的、簡易的,與次等的。對他們而言,真正的講章是辯證式的、教義型的證道,因此這些人認為保羅比耶穌更深奧,羅馬書比登山寶訓,或其他耶穌的比喻更深。我說,那是異端!
讓人每天更新變化的教導是最深的。慕迪曾說:「聖經並不是來充實我們的知識,而是來改變我們的生命。它的目標是:像基督一般的生命!」
耶穌說,我來是為了叫你得著生命。祂並沒有說,來,你們會得到宗教。基督教是一個生命,而非宗教;耶穌是生命應用的講道者。當祂結束祂的講章時,祂總是要他們去「行」,像祂一樣地去「行」。
像耶穌一樣地講道是向人解釋生命。它會產生一個改變的生活方式。與生命有關的講道不只是教導(inform),它更是改變(transform)。它能夠改變是因為上帝的話語可以應用在人的生活上。教導人們如何過活的講道不愁沒有聽眾。
務必明白一件事:非基督徒並不要求我們更改我們的信息,或加油添醋,他們只要求我們指出信息是不是有意義。換言之,他們想要知道的是,聽了這些信息後會有任何改變嗎?我發現,在美國那些非基督徒對於聖經教導不是沒有興趣─如果教導與應用能夠連上線的話。
我愛向非基督徒傳講神學,但我不會使用神學名詞,或是告訴他們這是神學課題。我發現這是一個頗富挑戰、也十分有趣的工作。我曾經向他們做過一系列講道,
道成肉身、因信稱義等,但我並沒有使用這些字眼。我也作過上帝道德屬性的講道,題目叫:「讓我們認識上帝」。我也對慕道友講過管家、聖靈的工作與7個致命
的罪等講章。
一個普遍的迷思是:你必須將你的信息作一番妥協,以便吸引群眾。耶穌顯然沒有,你不必「轉化」你的信息,只是你必須作一點「翻譯」,用人能明白的語言傳講講章。
3.耶穌用有趣的方式講道
群
眾喜愛聽耶穌講道。馬可福音十二37提到,眾人都喜歡聽祂。眾人喜歡聽你講道嗎?耶穌從來不氣呼呼地要人悔改。有些牧者認為,如果會眾喜愛他的講章,就表
示他講道失敗。我聽過有一位牧師說過,我不是站在這裡取悅(entertain)你們的。幾年前,蓋勒普一項調查顯示,非基督徒認為教會是最無聊的地方。
如果你查一下entertain這個字,你會發現這個字的定義是:抓住別人的注意力,抓了一段長時間。恐怕沒有一個牧師不希望如此吧?為什麼我們怕「有趣」呢?講章並不一定非要很「冷」,才顯得很屬靈。
對非基督徒來說,無趣的講章是不可原宥的,傳講得很無趣的真理是會被人忽略的。反過來說,非基督徒願意聽無聊的演說─如果講得很精采的話。只要你打開電視,你就會知道我所言不虛。
我一直很不解的是,為什麼許多牧者把生動活潑的聖經傳講得如此無趣?我相信:用聖經使人感到厭煩是一樁罪。
問題是:當我把聖經講得很無趣時,人們並不只是認為我無趣,他們認為上帝一定也很乏味。如果我們把聖經講得了無生趣,我們是在「謀殺」上帝的屬性。上帝的信息重要到不容我們用「接受-或-不要」的方式來傳講。
耶穌為什麼抓得住群眾的心理?有些點我也試著使用:
祂的故事都有重點
耶穌是個講故事高手。祂會說:「喂,你聽過某某故事
嗎?」然後講一個比喻,教導別人真理。事實上,聖經告訴我們,講故事是耶穌最喜歡使用的方
式。耶穌用比喻講述重要的道理,祂從來沒有傳講道理而不用比喻的(馬太十三34)。不知不覺中,許多牧者忘了聖經是一本故事書,而故事正是上帝選來作為他
與人們溝通的方式。
使用故事來傳遞屬靈的事,有許多好處:故事引起我們注意。這也是何以電視如此受到歡迎的原
因─電視是一個說故事的機器,不
論是喜劇、連續劇、新聞、Call-in節目,甚至連廣告都是故事。故事激發我們的感情與熱情,故事衝擊我們的方式是條列式的教導方式所不能比擬的。如果
你想要改變別人的生命,你必須琢磨你的講章,使之帶來衝擊,而非只是知識。故事幫助我們記憶─多少人還記得牧師上個月第一個禮拜天那精簡可愛的講道重點
(outline)?但你大約不會忘記祂所說過的那一個感人故事。
故事吸引人─你注意到了嗎?當牧師開始在台上講故事時,台下的耳朵都開始張大起來,而一旦故事結束了,耳朵也跟著縮回去。
耶穌使用簡單的言語
祂並沒有用一堆專業術語或神學字眼,祂用的是一般人都懂得淺顯話語。我們必須認知,耶穌並沒有像一般學者那樣把希臘文掛在嘴邊。祂說亞蘭話,用街頭巷尾市井小民的言語;祂談花、鳥、遺失的金幣,以及日常生活跟每一個人都有關係的事物。
耶穌用簡單的方式教導深奧的事物。但今天我們卻恰巧相反,我們用深奧的方式教導簡單的事物。許多時候,當牧者們以為自己非常艱深的時候,事實上,他們只是顯得故作驚人狀。
時下有許多牧者喜歡炫耀自己的學識,常常在講台上用一點希臘字、神學術語。他們不是靈恩派,但也說著人們不懂得話語。牧者們必須明白,人們根本不像你一
樣,在乎那些個希臘字。史查克(Chuck
Swindoll)有一回告訴我說,他相信,在聖經用字的使用上過分地對希臘字根「追根究底」的話,會讓人對現今英文譯本失去信心。
事實上,史查克、我與海福德-有一次在神學院輪流教授講道學。期末,學生們提到我們幾位授課重點如出一轍─儘量簡化!這是我們事前根本沒有「排演」好的。
將福音複雜化是比較簡單的,撒旦正喜歡我們如此行。使徒保羅即曾擔憂我們的心志「或偏於邪,失去那向基督所存純一清潔的心」(哥林多後書十一3)。
用簡單的方式陳述深奧的道理是需要一番功夫的。愛因斯坦說過:「你真正明白某一件事情嗎?除非你能言簡意賅地解釋給別人聽。」你可能非常了不起,但若你不能用簡單的方式與人分享你的意念,則你的意念價值並不大。
馬鞍峰(Saddleback Valley)在全美國而言,算得上是高學歷的地區,但我發現,我的信息愈單純,上帝愈祝福。
簡單並不一定意味著淺陋,簡單並不一定是容易,簡單意味著明白與易懂。例如,「這是耶和華所定的日子!」是簡單的祝福,而「祝你有個愉快的一天」是簡易的招呼!
今天,大多數人平均用2,000個字就能與人溝通,而日常生活字彙只有900個字。如果你想與大多數人溝通,你非讓你的信息簡單不可。別被那些自命不凡的知識分子唬住了,也許那些盡使用深奧字眼的人正是最沒有安全感的人。
我相信,最簡單的講章大綱是最有力量的,我把人家說我是信息簡單的牧師當作是一個讚美,我的興趣在於看到別人生命的轉變,而不是讓人對我印象深刻。
寧簡勿繁─這就是我!
耶穌─而不是任何人,必須是我們的榜樣。當我們像祂那樣講道,我們便可看見跟祂所看到一樣的結果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